【監所關注小組】發揮文字的力量,和受刑人成為筆友吧。
活動名稱|培力自己,陪伴人們:寫信志工培力計畫
活動場次|台北、台中皆有
舉辦單位|監所關注小組
當初獲得這個資訊,同樣是來自於Facebook活動。
報名連結是個非常簡單的google表單,簡易陳述了這個計畫的緣由及時間地點。
老實說我完全沒有法律、社工背景,只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報名:
「如果透過文字就能夠給予一個人力量,何樂而不為?
這個計畫是?|
簡而言之,就是和監獄裡的人當筆友。
但並非只停留在陪伴,而是做到持續追蹤,像是從對方入監到出監的過程。
與一般NGO組織不同的地方在於,我們所接觸的對象就是一個平凡、模糊面孔的人。
舉例來說,一般人會記住馳騁江湖的大哥或是殺人如麻的殺人犯,
他們身上都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以及故事性,更容易勾起大家探究的意願。
但是我們所接觸的人,並沒有這樣的背景,也許只是個偷竊慣犯。
我們要做的是,透過通信為一個個模糊面孔的人寫出他們的故事。
最終想要達成?|
- 1.實際了解需求
我們要認知到一件事,就是:
監獄是全控機構,不會有網路這回事,所以與外面的連結只剩下信件。
但是,收容人寫的信通常不會得到回應。
而監所小組在做的,就是回應這一封封有去無回的信件。
光是不是石頭丟到水裡這件事,就足以讓一個人喜悅。
不是純粹共感,去體會對方處境辛苦。
而是向受刑人發出「訊號」,讓他們知道如果遇到困難,可以找監所關注小組。
讓身處外面的我們,去了解他們需要什麼協助,像是解答對於法條的疑問甚至是修法改變體制。
因為很多情況是「自以為」修法是對他們好,但事實上卻截然相反。
2.建立互動連結
在計畫說明過程裡,
監所關注小組 陳惠敏說了一句讓我十分印象深刻的話:
更生人缺乏的是培養判斷訊號及社交能力,不是瘋狂摺紙蓮花就可以翻轉人生。
在監獄裡,常希望他們賦歸(出獄)後能融入社會、有正常的工作,所以培育他們有一技之長。
但是他們需要的是讀懂社交符號、不去過度放大。
舉例來說有人隨口說一句:「你怎麼這麼好笑。」
一般人會認知到這是玩笑、不用重視的話,但他們會認為這是針對他、瞧不起他進而犯下罪行。
人之所以不犯罪,是認為自己有存在意義,而不是在處境差、不斷被否定中變好。
全台灣及離島都有監獄、看守所,但是超收的情況還是非常嚴重。
所以幾坪的小空間裡擠滿七、八個人,睡覺無法翻身、無法通風,所以衣服通常曬不乾。
因此收容人都會得監獄病(皮膚病),只有離開的時候才會痊癒。
而在這樣糟糕的環境下,又有什麼餘力思考人生、思考怎麼樣變好?
監所關注小組 陳惠敏分享了一位受刑人曾說過的話:
出來做好人,條件太多太難。
不只是因為我們所認知的會被貼上更生人的「標籤」這麼簡單。
而是在資本主義下,人們對於「意志薄弱」的人特別苛責。
以人際關係來說:通常悲觀被動、不專注、沒目標的人會不受歡迎。
以判決結果來說:一個毒品再犯被判19年,而殺人犯僅被判了6年。
通常我們都會為殺人犯去尋找背後情境及犯案理由,像是從小被霸凌等。
但是對於毒品再犯,不論緣由就是因「意志薄弱」而受到嚴厲懲罰。
刑法執行的原因是懲罰人的「行為」,而上述的案例來說反而是「人」被懲罰。
而本就在惡劣環境、意志薄弱的人們,又該如何成為好人?
接住更生人,你可以成為更好的人。
監所關注小組辦理這個寫信計畫,一方面也是不斷將自己端在受刑人面前。
讓他們記得如果有需要求助的地方,有個地方絕對會回應你。
讓他們感覺自己與外界仍有連結,而不是孤立無援。
如果收容人有意願成為「筆友」與我們書信往來的話,計畫預計在12月中開始執行。
原以為會有什麼篩選機制,但基本上參與說明會的人就等同參與計畫。
就這樣誤打誤撞參與了一件意義非凡、能用文字帶來力量的事情,真的非常雀躍!
如果有全新的進展,再和大家分享~
你也許會覺得內容過於生硬,
但五分鐘也好,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停下理解,
讓我們共同所處之地,能夠越來越美好。
以上是本次分享的內容,覺得實用的話幫我按個喜歡~
如果你也對體驗活動感興趣的話,歡迎加入「體驗迷走圈」。
(詳細內容請看:【體驗迷走圈】我是貓咪走路,邀你一起迷走。)
希望你能從體驗過程中找到自己,從故事中安放自己的靈魂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