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價為什麼這麼高?胡偉良博士帶你從市場機制來判斷!
近期房價上漲,相信不少ListenContent有感說的聽眾、觀眾朋友們皆是深深有感,如前陣子五股的新五路地段房價每坪破四字頭,就讓大眾一片譁然!不少人覺得該地段不值4字頭吧?那您知道嗎?鄰近五股的蘆洲地段預售屋單價也近五字頭了,那五股的價格好像也可以解釋的過去了!
而不只五股、蘆洲兩地,其它地區價格也是不停攀升,另外,在此波上漲潮下,也促動了消費者購屋的急迫性,如不少身邊的朋友近期開始看房的理由多是「現在不買,以後漲更兇,到時真的買不起了!」但房價不斷的往上飆漲真的合理嗎?
僅為示意圖,非上述所指案例
為此ListenContent有感說引用「品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胡偉良 董事長」於好房網之專欄「從市場機制看當前房價為什麼這麼高?(原文點此)」來跟有感說的朋友們聊一聊,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房價飆漲呢?
「胡偉良 董事長」在台大土木系畢業後,通過國家高考取得技師執照,由公務員轉入民間部門後,先後涉足過建材、營造及投資興建領域。台大畢業後更陸續取得營建管理、商學、法學等三個博士學位,相信一定能帶大家解惑,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!
文/胡偉良
見過太多購房者不是因為錢不夠而不買房,其實大部分不買房的原因都是一樣,都是因為看空房市,並非口袋裡沒錢,導源於他們對房價的認知,犯了根本性的錯誤。 從市場機制看房價為什麼這麼高? 很多公眾人物,自己收入很高,就鼓吹自己不買房以及租房的好處,並且三不五時的抨擊高房價,和高房價下衍生出的社會問題、經濟問題。
見過太多購房者不是因為錢不夠而不買房,其實大部分不買房的原因都是一樣,都是因為看空房市,並非口袋裡沒錢,導源於他們對房價的認知,犯了根本性的錯誤。
從市場機制看房價為什麼這麼高?
很多公眾人物,自己收入很高,就鼓吹自己不買房以及租房的好處,並且三不五時的抨擊高房價,和高房價下衍生出的社會問題、經濟問題。
另一些則是譁眾取寵,為了迎合一些特定群體。他們的主張中,除了不知所云的謾罵外,沒有具體內容,更提不出可行方案。
相信房價崩盤的人,大多是人云亦云,聽信空頭「磚」家的言論,而這些言論在真正專家的眼中,多半認為是「思緒不清、見樹不見林」的片面觀點。
房價為什麼這麼高?
房子為什麼貴?有人說是因為土地稀缺,也有人說通貨膨脹下的貨幣貶值,還有人說炒作等等,其實都不完全。
思考一個問題,鹽和鐵稀缺嗎?難獲得嗎?
有人說太容易,但是在古代,老百姓都要花高價買,在偏遠的地區,鹽巴甚至可以媲美貨幣當做硬通貨,為什麼?因為屬於官府專營,而百姓私販鹽、鐵,是要殺頭的。
和過去的鹽和鐵一樣,如今的房子,或者說房子下面的土地,其實也是半壟斷的。
正是因為高房價,才能讓真正需要又有資力的人能夠買到,這是資本社會的本質。
就像大城市核心區的車位停車費很貴,有的甚至一小時索費百元,但如果不是因為停車費貴,你根本就找不到停車位。
價格區隔了一部分需求,保證了出高價的需求能夠被滿足。
當我們抱怨價格上漲的時候,正是因為漲價,才有效隔離了出不起高價的需求,給能出得起高價的人留出了位置。
商品為什麼漲價,因為供需變了,僧多粥少,除了透過價格機制,還能怎麼樣去分配呢?
如果對你而言,你真的比別人更需要,你願不願意或有沒有資金花更多的錢去買?
事實上,我們真的很難找到比價格更公正的尺度。因為需要,大家競爭,價格上漲,只有真正有資力的需求才能堅持到最後。
這是市場的調節機制,我們很難置喙,要反對的是不當的巧取、炒作和豪奪。
要明白,大多數人買不起房,只是買不起大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子,如果你買不起台北市4000萬的房子,可以買新北市1、2000萬的房子,如果1、2000萬的房子你也買不起,可以買基隆500萬的房子,這是市場經濟下的分配規則。
在市場機制下,價格區分需求,如果你想買更好的房子,你必須付出更多的金錢。
有人家裡能夠資助孩子買房,那是人家上一代人賺了更多;或是因為來城市較早,至少說明人家上一代有眼光或運氣好。
一個城市的繁華,是多少代人的努力,多少雙勤勞的雙手造就的,如果你想享受這樣的繁華,你就得為你的需求買單,這是當 前社會的生存定律。
而回頭來看,今日的房價這麼高,當然和房市的長期炒作有關,但是炒作只會讓房價迅速拉高,若沒有人接盤,房價最後還是會崩盤的,2003 年以來的這一波炒房,把房價快速炒高,到了2011年由於房價炒的太高,交易量開始滑落,到了2016年在房價過高下,乏人接盤,在沒有支撐下房價開始下跌,交易量更是銳減,直到2020年交易量、房價才又開始雙雙止跌,慢慢重新進入復甦階段,房市重新走向上升波段。
每一代年輕人,都有每一代年輕人的苦!買不起房,有些是時代的錯,有些是你父母沒有掌握到時勢!不論時代的錯、世代的不公,任何人都無法改寫!
當然,做為執政當局有義務協解決民眾沒房的問題,這也是這些年政府開始廣建社會住宅的原因。
【好房網-原文連結:https://news.housefun.com.tw/williamhu/article/318200318735#expert-article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