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年回家必做的事:3個檢測方法助爸媽遠離肌少症,活得更健康
為什麼要關注爸媽的肌少症問題?隨著年齡增長,爸媽的身體功能逐漸下降,其中最常見但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之一,就是肌少症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,超過50歲的人群中,每年肌肉流失速度會增加1-2%。肌肉量的減少不僅會影響日常行動力,更可能導致跌倒、骨折,甚至加速其他慢性病的發展。
而肌少症並非一夜之間形成,它是緩慢累積的結果。對於許多長輩來說,他們或許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肌肉已經流失,但子女可以通過簡單的檢測方法,幫助爸媽提前發現問題,及早進行改善。今年過年,趁著全家團聚的機會,不妨用以下的檢測方法,了解爸媽是否有肌少症風險,並協助他們採取行動改善健康狀況。
ListenContent有感說 分享 Podcast節目「卡關實驗室EP52-別讓爸媽老得快!過年回家,一定要觀察爸媽的行動能力是否在退化!」節目內容,完整節目歡迎點選下方播放器收聽!
肌少症的三大檢測方法
1. 小腿圍測試:簡單又精確的肌少症指標
為什麼要測小腿圍?
小腿圍是評估肌少症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,因為它能直接反映腿部肌肉量的多寡。腿部肌肉是人體最大的肌群,若腿圍過小,往往意味著肌肉流失已經開始。
如何測量?
-
準備一條軟尺,讓爸媽坐在椅子上,雙腳放鬆垂地。
-
在小腿最粗的位置進行測量。
-
標準數值:男性應達34公分以上,女性則需達33公分以上。若未達標,可能有肌少症風險。
如何改善小腿圍不足問題?
若發現爸媽的小腿圍不足,建議他們:
-
增加蛋白質攝取:如黃豆、魚類、雞蛋和乳製品等高蛋白食物。
-
進行抗阻力運動:例如用彈力帶做腿部拉伸,或進行輕量深蹲訓練。每周運動2-3次,有助於逐漸恢復肌肉量。
2. 行走速度檢測:看爸媽是否“走得穩、走得快”
檢測肌少症,為什麼行走速度重要?
行走速度不僅能反映腿部肌肉的力量,也與心肺功能及神經反應有關。研究顯示,行走速度過慢的長輩,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更高。
如何檢測行走速度?
觀察爸媽過馬路時的速度是一個生活化的方式。紅綠燈設計通常以每秒1公尺的行走速度為基準,若爸媽無法輕鬆完成過馬路,或需要小跑步趕路,這可能是行走速度下降的信號。
另一種測試方式是讓爸媽在平地上行走10公尺,記錄所需時間:
-
正常速度:每秒1.2公尺或更快。
-
最低標準:每秒1公尺(尤其是80歲以上長者)。
如何改善行走速度?
-
建議爸媽每天散步20-30分鐘,選擇平坦的路面,逐步增加步行距離和速度。
-
可以安排全家一起出門走春,讓爸媽在輕鬆的氛圍中享受運動。
3. 爬樓梯測試:檢測心肺功能與肌耐力
預防肌少症,為什麼要測試爬樓梯?
爬樓梯是一項綜合性運動,它能同時檢測心肺功能、腿部肌肉耐力和協調能力。若爸媽在爬樓梯時出現喘不過氣、腿部無力,這可能是身體功能退化的信號。
如何檢測爬樓梯耐力?
觀察爸媽是否能不休息地連續爬完3至4層樓(約40-60階樓梯):
-
如果能輕鬆完成,代表心肺功能與肌肉耐力在正常範圍內。
-
若中途頻繁停下休息或感到氣喘吁吁,可能需要改善心肺與肌肉功能。
如何改善?
-
從少量開始,每周嘗試爬樓梯2次,每次爬2-3層樓,逐步增加強度。
-
建議下樓時搭乘電梯,以減少對膝蓋的壓力。
-
配合有氧運動,如快走或簡單的踩腳踏車運動,進一步提升心肺功能。
運動與飲食雙管齊下,讓爸媽遠離肌少症
肌少症的預防並非難事,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結合運動與飲食調整,就能顯著改善長輩的肌肉量與健康狀況。
1. 適合爸媽的簡單運動建議
-
彈力帶訓練:用彈力帶進行腿部和手臂的伸展運動,每次10分鐘,每周2-3次。
-
輕量深蹲:以椅子為支撐進行輕量深蹲,每次10-15下,有助於增強腿部力量。
-
快走或健走:每天散步30分鐘,逐漸增加速度。
2. 健康飲食的關鍵
-
補充高蛋白食物:如豆腐、牛奶、雞蛋、魚肉等,幫助修復與增強肌肉。
-
增加維生素D:陽光曝曬、魚肝油和強化食品能提升維生素D,有助於促進鈣質吸收,間接改善肌肉功能。
-
均衡飲食:搭配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與健康脂肪,提供足夠的能量支持日常活動。
行動力健康從關注開始,這個過年多花點時間在爸媽身上
今年過年,讓我們不僅僅是與家人分享歡樂的團聚時光,也為爸媽的健康盡一份力。無論是通過小腿圍測試、行走速度觀察,還是爬樓梯測試,都能幫助我們了解爸媽的健康狀況,並為他們提供改善方向。
記得,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持續的陪伴與支持。用更多的耐心與愛心,讓爸媽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樂。
分享健康的知識是最好的禮物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不妨將它分享給你的家人和朋友,一起加入關注長輩健康的行列,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健康與美好的家庭生活!新年新希望:陪爸媽動起來,遠離肌少症!健康的爸媽,是我們每個人的心願。希望大家能在新的一年裡,幫助爸媽打造更健康的生活,讓他們活得更輕鬆、更自在!
卡關實驗室&ListenContent有感說 祝大家新年快樂,闔家健康!想知道更多健康知識,歡迎追蹤卡關實驗室Podcast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