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男文森 藝術家|時間的藝術,在等待中找尋突破
創業思維

大家好,歡迎收聽《人生失敗學》。今天我們邀請到特別來賓——藝術家異男文森(Vincent)。他的作品融合了佛道教符號、外星生命研究、靈學、心理學與超自然現象,風格如同孩童般的塗鴉,充滿天真與趣味。他曾參加清華大學的塗鴉年展,展出「男孩山水」、「空山不見人」等系列作品,帶領觀眾進入獨特精神世界。 一、藝術創作的啟蒙 文森分享他接觸藝術創作的過程,回憶起從小對畫畫的濃厚興趣。他認為這是一種源自內心的創造慾望。一次與朋友聚會中,有位從美國回來的老友提到,至今仍在家中掛著文森童年時贈送的六幅作品,這讓文森感受到創作的力量從小便深植於心。 二、從哲學到美術的轉折 高中時期,文森在傳統學科中找不到滿足心靈的答案,於是轉而探索哲學與美術。雖然哲學對他來說過於深奧,他最終選擇了美術系,並發現自己在這個領域找到了真正的熱情。 三、學生會經驗與政治啟蒙 然而,在大學期間,文森再次感到困惑,於是投身學生會,涉足公共事務與議題。他曾競選學生院會長,並創新競選策略,挑戰傳統政治操作方式。這段經歷讓他學會如何將公共議題融入日常生活,並深刻了解社會運作的方式。 四、藝術與政治的交錯 文森認為,政治與藝術的核心在於身份認同的建構。在政治中,人們被告知自己是誰;而在藝術中,則是不斷探索與重建自我。他的創作靈感來自對當代男性身份的思考,並試圖透過作品表達男孩到男性的成長與升華過程。 五、面對質疑與挑戰 談到創作初期的困難,文森分享了家人與親戚對他選擇藝術道路的質疑。他用幽默化解這些壓力,例如戲稱如果畫不賣,他會去當牛郎,逗得親戚們啞口無言。他強調,外界的雜音其實是在考驗自己內心的堅定與清晰。 六、克服創作瓶頸 對於靈感枯竭與創作瓶頸,文森認為這是創作者常遇到的挑戰。他選擇耐心等待,站在畫布前讓思緒歸零。他將藝術比喻為一種純粹、不經包裝的表達,強調直覺與潛意識在創作中的重要性。 文森分享了一個有趣的比喻,他認為藝術家的角色如同乩童,需要內心足夠安靜才能接收到時代與社會的訊息,並透過創作表達出來。他提到,自己曾經歷過父母離婚、高中數學課的無聊,這些經歷讓他對周遭事物的感知變得異常敏銳,進一步影響了他的創作視角。 七、時間與藝術的價值 文森強調,藝術創作需要時間的沉澱與累積,就如同奢侈品需要時間打磨才能顯現價值。他認為,創作者必須排除目的性,才能真正接觸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。 最後,文森分享藝術如何建構了他的人生。他表示,若不從事藝術創作,他可能找不到活著的意義。藝術讓他忠於自我,並在不斷探索中找到生命的價值。 主持人NEO總結道,創業家通常致力於解決問題並創造價值,而藝術家則是透過觀察與創作來表達對世界的看法。藝術不僅是技法的展現,更是創作者內心世界的投射。感謝文森帶來全新的觀點,讓聽眾們能從不同角度觀察世界,並理解藝術背後的深層意義。 感謝大家收聽《人生失敗學》,我們下次節目再見!